狠狠的日_www一区二区_99精品99_久久久久综合_aaa在线_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舷內外 > 正文

北極航道,俄羅斯占盡天時地利
2012-10-29 16:30:49   來源:至誠財經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2012年10月,在北冰洋的浮冰上俄羅斯第40座浮動科考站與第39座科考站完成工作交接,兩艘新破冰船(船型 船廠 買賣)也已安置完畢。在稍早之前的9月,俄羅斯財政部將用于建造3艘核動力破冰船的1000億盧布的支出納入了2013年~2015年預算草案中。專家普遍認為,這一切都表明俄羅斯正在恢復對北極地區的大規模開發。

更新破冰船艦隊

俄羅斯“北極-40”浮動科考站于2012年10月1日開始運轉。“北極-40”科考站的16名基地科研人員將在距離北極點幾步之遙的冰面工作一年左右的時間。“北極-2012”高緯度海洋考察團團長弗拉基米爾·索科洛夫在科考站啟動儀式上表示,俄羅斯科學家們將在北極地區完成一系列特殊的科學考察任務,并實現俄羅斯在高緯度地區科研存在的重要目標。

索科洛夫指出,俄羅斯科考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科考站,西方國家并不擁有相應的技術。歐盟擬于2017年前實現其建立北極浮動科考站的規劃,挪威計劃今年實施科考船(船型 船廠 買賣)的冰面航行任務,而加拿大和美國也有類似計劃,但目前尚未予以實施。

建造新一代LK-25型破冰船也標志著對北極展開了新一輪的開發。俄羅斯總理德米特里·梅德韋杰夫參加了于10月10日舉行的開工儀式。LK-25在性能上要遠遠優于前幾代破冰船。之后的10月17日,在維堡市還舉行了第一艘LK-16型破冰船的開工儀式。按計劃,該型號破冰船將共建造3艘。此外,2013年將計劃啟動俄羅斯現代造船史上規模最大的項目,即耗資約400億盧布,功率達到60兆瓦的LK-60核動力破冰船。目前,俄羅斯共有10艘常規破冰船。到2020年,還將計劃建造3艘核動力和6艘柴油發電破冰船。

全俄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伊戈爾·奧斯特列佐夫表示,在“許多國家盯上北極地區”的背景下,更新破冰船船隊是鞏固俄羅斯在這一歷史上所屬地區的重要手段。

俄羅斯具有地利優勢

北極地區的經濟潛力難以估量。這里蘊藏著約900億桶石油、47.3萬億立方米天然氣以及440億桶凝析氣。據專家估計,這一切相當于全球未探明油氣資源儲量的25%。

這些資源的60%以上位于俄羅斯擁有或聲索擁有的區域內,其規模相當于3750億桶石油儲量。俄羅斯一半左右的煤炭儲量也位于北極地區。同時,這里還集中了俄羅斯50%以上的鎳、鈷、銅、鎢、稀土元素、鉑金、鉆石等資源。此外,北極地區還確保了俄羅斯15%海產品的產量。

此外,北極地區還可以通過成為國際交通大動脈而獲益。

多座“北極”號科考站對北極地區的海洋學、冰川學、氣象學、海洋生物學等各領域進行全年候的綜合研究。此外,在科考站的幫助下還可以實現對核潛艇的導航(產品庫 求購 供應)和通信。

10月10日,俄羅斯能源部部長亞歷山大·諾瓦克表示,俄羅斯計劃于2050年之前投資5000億美元開發北極大陸架。至2030年前,計劃將北極地區的石油開采量提高4倍,而天然氣開采量增加3倍。同時,開始實施多個北極項目,其中包括伯朝拉海的普里拉茲洛姆諾耶油氣田、巴倫支海的什托克曼天然氣田,以及卡拉海和亞馬爾半島的油氣資源開發項目。

根據規定,只有國家控股不少于50%的公司才有權開發俄羅斯大陸架油氣田。目前,只有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俄羅斯石油公司符合開采條件,而外資企業只能作為上述兩家俄羅斯能源巨頭的合作伙伴才能獲得油氣開采權。

此外,北極地區還可以通過成為國際交通大動脈而獲益。俄羅斯聯邦海洋和河流運輸署署長謝爾蓋·戈列利克在北海航線運輸季節結束時表示,2012年通過該航線的貨運量與2011年同比增長20%,超過100萬噸。根據目前的預訂數量可以預計,2013年運輸量還將增長。從東亞到歐洲和北美地區,若經過北海航線路程可縮短近三分之一,同時因沒有海盜侵擾而比經由蘇伊士運河更加安全。選擇該航線,每次航行可節省10天時間和800噸燃料。根據資源開采公司的計劃,2020年和2030年時,該航線應可分別滿足6400萬噸和8500萬噸的運量。俄羅斯還計劃擴建并新建北海航線沿岸港口,同時與其他運輸方式進行整合聯運。

雙重戰略意義

根據俄羅斯2020年北方領土國家政策,北極地區除了應成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基地之外,該地區還具有極其重要的防御意義。特別是經由北極地區,俄美兩國之間的距離最短。

北極地區豐富的資源引發了各國間的利益沖突。與該地區的其他國家相比,俄羅斯具有優勢。擁有北海航線、最強大的破冰船艦隊以及以北海艦隊為基礎的強大軍事力量等使俄羅斯擁有本地區最重要的運輸和軍事潛力。位于北極地區的俄羅斯領土適宜人類居住。此外,目前只有俄羅斯的通信系統能夠在北極地區有效運轉。其他國家的衛星系統無法確保對該地區海洋冰況進行監測(產品庫 求購 供應),而這對引導油輪和其他船只,以及海上油氣平臺的運行是必不可少的。俄羅斯格洛納斯導航系統的軌道傾角為64.8度,而美國的GPS(產品庫 求購 供應)系統軌道傾角為55度,兩相對比,這使得前者更能保障更北部地區的通信。

因此,若在該地區出現公開沖突對各國有百害而無一利,而且在技術上也不可行。然而同時,該地區也充滿了合作機會。應該期待各國可以在環境監測和保護、北極氣候變化研究等領域開展合作。正是氣候變暖導致冰層融化,使得北極地區的自然資源開發和交通運輸更加可行。此外,大型資源開發項目也因成本高以及更依賴于最先進技術而需要各國相互合作。所有這一切都要求首先實現普京總統所設定的在北極地區“實行建設性路線,加強多元化合作”的大規模經濟計劃目標。

14000公里是從圣彼得堡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經北海航線的距離。如經由蘇伊士運河,則距離為2300公里。

2011年34艘商船沿北海航線航行。目前,每年約有18000艘船只經由蘇伊士運河航線航行。